为指导各区县有效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工作,摸清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客观认识重庆各区县地震灾害风险水平,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安装指导重庆科技大学等单位编制了地方标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规范》(DB50/T 1701—2024),该地方标准于2024年11月13日经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发布,自2025年2月13日起实施。
一、编制背景
(一)制定标准的背景意义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思想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等重要讲话精神,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全面启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摸清我国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全社会灾害风险意识的重要途径。
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是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灾害是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主要灾种之一。通过开展普查,对于查清各地区地震灾害风险基本现状,摸清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减灾救灾能力,客观认识各地地震灾害风险水平,为各地区有效开展地震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提供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用范围、主要内容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重庆地区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和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1章,规定了重庆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评估方法、技术流程和实施要求。具体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地震灾害人员死亡与经济损失评估、防灾减灾能力评价、地震灾害风险等级评定和成果编制。
第1章《范围》明确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明确了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文献及标准,确保了本标准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第3章《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本标准相关名词的解释说明,有助于在评估过程中有统一的理解和认识。
第4章《总体要求》提出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总体原则和要求,明确了评估工作的基本流程,强调了评估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第5章《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明确了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规范了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具体流程,细化了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相关模型及参数。
第6章《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规定了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明确了评价流程和相关模型及参数,通过对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估地震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潜在危害程度。
第7章《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给出了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明确了建筑结构抽样调查的数量和内容,规定了与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衔接方式。
第8章《地震灾害人员死亡与经济损失评估》提出了地震灾害人员死亡与经济损失评估的模型,明确了评估所需的方法与流程,通过对人口分布、建筑破坏程度、经济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估地震灾害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第9章《防灾减灾能力评价》规定了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明确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流程,通过对防灾减灾各项工作的现状和能力进行评估,找出薄弱环节,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供依据。
第10章《地震灾害风险等级评定》给出了地震灾害风险等级评定表,并按此表的规定明确了评估区地震灾害风险的划分。
第11章《成果编制》规定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成果的编制要求和内容,强调了成果的质量控制和审核流程,确保了评估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关文件: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规范